名言警句
1、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2、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天論》
3、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勸學》
5、神莫大於化道,福莫大於無禍。——《勸學》
6、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勸學》
7、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勸學》
8、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勸學》
9、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勸學》
10、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勸學》
1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
12、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
13、跬步而不休,跛鱉千裏;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勸學》
14、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勸學》
15、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勸學》
16、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勸學》
17、禮者,所以正身也……無禮,何以正身?——《勸學》
18、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傾覆人。——《不苟》
19、誠者,君子之所守業,而政事之本也。——《不苟》
20、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不苟》
21、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誇誕生盛。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不苟》
曆史地位爭議
清朝考據學家梁玉繩繼承“尊孟貶荀”的文化語境中,情緒上並不承認荀子“可並吾孟子”,但王先謙《荀子集解序》雲謝墉《荀子箋釋序》在欽定《四庫全書提要》“首列荀子儒家,斥好惡之詞,通訓詁之誼,定論昭然學者,始知崇尚。”謝墉披覽《荀子》全書,深有感觸地說:“愚竊嚐讀其全書,而知荀子之學之醇正,文之博達,自四子而下,洵足冠冕群儒,非一切名、法諸家所可同類共觀也。”謝墉以孔、孟、荀來簡述先秦儒學史,或者以孟、荀兩脈來架構孔子之後先秦儒學的發展。
清朝曆史學家謝墉《荀子箋釋序》曰:荀子生孟子之後,最為戰國老師。太史公作傳,諸子排名,獨以孟子、荀卿相提並論。餘若談天、雕龍、炙轂及慎子、公孫子、屍子、墨子之屬,僅咐見於孟、荀之下。蓋自周末曆秦、漢以來,孟、荀並稱久矣。《小戴》所傳《三年問》全出《禮論篇》,《樂記》、《鄉飲酒義》所引俱出《樂論篇》,《聘義》“子貢問貴玉賤瑉”亦與《德行篇》大同,《大戴》所傳《禮三本篇》亦出《禮論篇》。《勸學篇》即《荀子》首篇,而以《宥坐篇》末“見大水”一則附之,‘哀公問五義’出《哀公篇》之首。則知荀子所著,載在二《戴記》者尚多,而《荀子》原書或反而殘缺散失。觀於《議兵篇》對李斯之問,其言仁義與孔孟同符,而責孿斯以不探其本而索其末,切中暴秦之弊。乃蘇氏譏之,至以為“其父殺人,其子必且行劫”。然則陳相之從許行,亦陳良之咎與?此所謂“欲加之罪”也。荀子在戰國時,不為遊說之習,鄙蘇、張之縱橫,故《國策》僅載諫春申君事,大旨勸其擇賢而立長,春申君若早見,就沒有了李園的棘門之禍,而為‘癘人憐王’之詞,則荀子有先知之聰慧,固然異於春申君的策士朱英(朱英勸告春申君不聽而逃離)。故荀子不見用於春申君,而終以蘭陵令,則荀子其人品之高,豈在孟子下?
謝墉說荀子“對濁世之政治痛心疾首,而有《性惡》一篇,且質問孟子《性善》之說,而反之亦然。宋儒乃交口攻擊荀子也。嚐言性者論之,孟子言性善,蓋勉人以為善,而為此言,荀子言性惡,蓋疾人之為惡,而為此言。以孔子相近之說為準繩,則孟子、荀子皆為偏執之論。”據謝墉自序:《荀子》此書自古以來,,沒有注釋的善本,唐朝大理評事楊倞之《注》,已為最古,而亦頗有錯誤。我一向知道,同年抱經學士盧文弨的勘核極為精博,因此從盧文弨那裏借來觀閱,校對盧文弨學士之瑕疵,仔細搜尋,不敢揣測我是不是愚昧無知,中間附有我自己的管窺之見,皆糾正楊氏版本之誤,盧文弨也肯定了我的意見,我援引的校對,悉數出於盧文弨,我們倆參互考證,往複交流,最終遂得以成事。以我謝墉的孤陋寡聞,誠不足發揮儒術,且不欲奪人之美,而盧文弨致書寫序,列舉其大要,略微留綴數語於書簡的上端,並附著書中所未及者二條於左。” 謝墉《刊盧文弨校定逸周書序》也給對方考證:“若《太子晉》一篇,尤為荒誕,體格亦卑不振,不待明眼人始辯之也。”
錢大昕為謝墉《荀子箋釋跋》謂:孟言性善,欲人之盡性而樂於善;荀言性惡,欲人之化性而勉於善。立言雖殊,其教人以善則一也。蓋自仲尼既歿,儒家以孟、荀為最醇,太史公敘列諸子,獨以孟、荀標目,韓退之於荀氏雖有“大醇小疵”之譏,然其雲“吐辭為經”,“優入聖域”,則與孟氏並稱,無異詞也。宋儒所訾議者,惟《性惡》一篇。謝墉則一反理學家尊孟抑荀的做法,認為孟子與荀子關於人性論的討論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他們之間的差異則緣於各自論證的視角。
圖文均來自網絡 涉及版權 聯係刪除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歐洲央行管委卡紮克斯:將逐步降息 [阅读]
北森控股認購1.1億元理財產品 [阅读]
JT&N榮譽 | 高級合夥人白昊榮膺2024GRCD中國客戶首選金融合規律師 [阅读]
首個產教融合基地落地蘇州常熟,小米產教融合共同體已吸引350所院校加入 [阅读]
蔣超良許家印,政商闌尾發炎 [阅读]
千方科技:公司的智慧交通和智能物聯業務最終在業務場景中落地應用的都是基於公司自研的行業模型的能力 [阅读]
特斯拉股價跌超8%市值跌破萬億美元大關 馬斯克身家蒸發千億 [阅读]
固態電池進展不斷!鋰電拉升,化工ETF(516020)盤中上探1.46%!機構:看好2025年化工行業估值修複空間 [阅读]